返回

开局1960灾荒年,每天一分钱秒杀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54章:这年头,古董不值钱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
    对农村人来说,几块钱可不是小数。

    “老八呢,老八干啥去了?”老支书高喊。

    “来了来了!”

    一个小老头钻了进来。

    他拿来一根铁丝,捣鼓了几下,那锁就开了。

    很难不让人怀疑,他发展了什么副业。

    小老头嘿嘿一笑:“二十一叔,我以前是开锁匠,就是现在用不着了。”

    李复兴尴尬的笑了笑。

    好嘛!这一把年纪,竟然也叫他叔。

    锁被打开,李复兴便当着大伙的面,把箱子打开,进入视线的,是数不清的印章。

    “这是玉做的?值钱不?”有人问。

    虽然村民们见识不多,但玉还是听说过的。

    老支书见识多一些,说道:“这东西在以前是挺值钱,但现在这年月,大家饭都吃不饱,还要什么古董?”

    而且国家也不提倡。

    村民们都是一阵失望,还以为挖到宝贝了呢。

    李复兴却看出了这些东西的来头。

    这种印章是一组,叫元音寿牒的,来头可是不小。

    据说是和珅献给乾隆皇帝的。

    眼前这套,应该是田黄石制作的。

    田黄石的价值,也不必多说,以前就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。

    李复兴说:“还是能换点钱的,文玩店就收,几块钱一个。”

    他并没骗人,今年刚成立的北平城文玩店,就是几块钱收一个,具体也看文物本身的价值,很少有超过五块钱的,毕竟文玩店卖出去也就十块八块。

    文玩店本身都是国营,是专家把关筛选的,把认为能卖的文物放在店里卖,以此创造一些外汇收入,因为进店的大都是些外国人。

    李复兴知道,现在还不是最便宜的时候。

    再过几年,古董文物会更加不值钱。

    “真的吗?”

    众人皆是一喜。

    这一箱子印章可是不少,就算两三块钱一个,都能卖几百块,对李家庄来说,是一笔不菲的收入。


第54章:这年头,古董不值钱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